本報訊 2003年,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里排著長長的隊伍。
  丁列明上前一步,對著簽證窗口說:“我要取消綠卡。”後面焦急等待、一心嚮往美國的人們驚愕地瞪大了眼睛,伸長脖子想要看看這個浙江口音的“奇葩”長什麼樣。
  很多人不認識丁列明——放棄美國綠卡的他,現在是新杭州人,他創辦的“貝達藥業”落戶於餘杭生物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企業研發出中國第一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丁列明本人也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
  這個旅美華僑為何放棄了優厚生活,回到了杭州?
  資金鏈斷裂時
  餘杭拉了他一把
  回國前,丁列明是美國病理科執業醫師,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醫學博士,生活富足。
  “我1984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1992年作為訪問學者去美國深造。我實現了美國夢,但從內心來說,總感覺那不是我的歸宿。” 丁列明說,他選擇帶著一直在研發的抗癌藥項目回到了中國,2003年在餘杭創建了貝達藥業。
  現在的丁列明,已是生物醫葯界一顆耀眼新星,最新頭銜是“中國醫葯創新促進會執行副會長”。
  過去12年間,丁列明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結束了我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2011年8月,這項被命名為“凱美納”的研究成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佈,時任衛生部長陳竺對此稱贊有加:“這項重大突破,我認為是民生領域堪比‘兩彈一星’成果的重大突破!”
  可是,2008年10月的一天,丁列明接了個越洋電話,電話是承擔三期臨床費用的跨國風資打來的,對方說,該公司的投資因金融危機取消了。
  丁列明說,“那年欠了銀行3000多萬,國外基金不投了,相當於整個資金鏈斷裂,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也面臨中途夭折。緊要關頭,餘杭區政府通過創投引導基金,支持貝達1500萬元,讓我渡過了難關,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築巢引鳳
  餘杭打造生物醫葯產業高地
  近年來,餘杭重點實施“高端引才計劃”,對領軍人才團隊最高獎勵2000萬元,對人才個人最高獎勵680萬元,對人才創業項目給予最高6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最高500萬元的擔保融資貸款,已經吸引國家“千人計劃”人才63名,省“千人計劃”人才85名。
  今年1月,浙江省唯一的生物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落戶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園區的種種努力,再加上貝達藥業的成功示範,吸引了民生藥業、胡慶餘堂、瑞士諾華、美國禮來、法國賽諾菲等醫葯企業兩年間紛紛進駐。
  今年9月,浙江餘杭生物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與浙江省藥監局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授予了浙江省醫療器械審評服務中心、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餘杭分院、浙江省食藥監局行政審批受理中心餘杭分中心等三塊牌子。
  預計到2020年,餘杭生物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實現浙江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餘杭分院、浙江省藥監局行政審批受理分中心、創新藥物早期成藥性評價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研發資源共享平臺等五大功能集聚,預計產值200億,將培育出一批1億企業和10億企業。
  本報記者 施雯 本報通訊員 陳道亮 錢冰冰
  (原標題:餘杭生物醫葯產業園,為何牛人牛企扎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07bupx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